相較於核動力,國產航母的常規動力則是一道必須翻過去的坎。因爲在無法獲得滿足航母要求的核動力之前,常規動力是必 然的選擇。這裡中國的選擇只有兩條路:要麼走大功率蒸汽動力方案,要麼借鑑西方走燃氣輪機路線。讓人略感沮喪的是,中國在這兩方面都缺乏技術優勢,並長期 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
在核動力誕生之前,蒸汽動力可以說在海軍強國的包括航母在內的大中型水面艦艇中佔據絕對的霸主地位。美國戰後發展的幾型常規動力航母,從「弗萊斯徹」 級到「小鷹」級,均採用蒸汽動力,而蘇聯的航母也同樣採用蒸汽動力。蒸汽雖然具有系統複雜、配置自動化系統較難、佔用的艙容大、施工週期長、維護工作量多 以及經濟性較差等缺陷,但是其單機功率大、技術成熟、壽命長、安全可靠、對燃料要求低的優點,十分符合航母這種大噸位水面艦艇。
然而由於中國建國以來長期沒有實力發展大型水面艦艇,起步時引進的蘇聯驅逐艦蒸汽動力水平低,因此中國海軍在有實力大量建造中型以上驅護艦艇的時候, 多使用柴油機+燃氣輪機的混合動力。因此中國只有單軸26.47MW( 36000馬力)蒸汽動力的生產能力,而缺乏發展性能指標接近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的50000-70000馬力蒸汽動力的技術。然而由於長期沒有大型艦艇 的建造需求,我國連蒸汽動力相關研究、設計專業隊伍都嚴重缺乏,目前除某些工程學院還保留該專業設置外,原設有蒸汽動力專業的院、校均已取消該專業。
在燃氣輪機上,我國雖然很早重視到了其對於現代化水面艦艇的意義,但由於整體渦輪發動機產業落後,長期處於屢戰屢敗而又屢敗屢戰的境地。
在上世紀50-70年代,中國就以前蘇聯技術爲基礎,自主設計、實驗、製造200-25000kw燃氣輪機。1982年西安航空發動機公司利用國產渦 扇9型研製出410A型艦用燃氣輪機,功率爲13000馬力。410A研發歷時8年,於1988年元月完成150小時持久試車,運行安全,但缺點是燃氣等 熵功率比設計計算值約低5%,輸出功率低了約3.8%,而被國內用戶否決。1985年,中國從美國引進了4台LM2500艦用燃氣輪機,用於兩艘052型 驅逐艦。但1989年後中國海軍引進LM2500技術的計劃和合作生產FT-8燃氣輪機的計劃,均被美方單方面終止。當時我軍甚至一度面臨新型主力驅逐艦 無動力可用的危險境地。直到1993年中國從烏克蘭引進單台功率爲33000馬力的GT25000燃氣輪機全套設計資料和加工工藝,才緩解了這一危機。目 前GT25000國產化率接近90%,國內型號爲QC-280。特別是在「亞丁灣」護航5年以來,中國主力驅逐艦的國產燃氣輪機經受住了條件惡劣、缺少後 勤保障的挑戰,仍舊保持較高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由於西方國家將燃氣輪機列爲關鍵的國防安全技術,因此至今拒絕向中國轉讓任何相關技術,但國內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對燃氣輪機的需求非常強烈,因此在引 進烏克蘭技術基礎之上,中國也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已經擁有了重型燃氣輪機大型部件(非熱端部件)加工、整機裝配/試車、系統成套能力;具有了重型燃氣輪 機超級合金冶煉、熱端部件製造初步能力;建立起了研究開發、設計、部件試驗基本條件。中國一航採用烏克蘭技術研製R0110(110MW)燃氣輪機就是典 型代表。但R0110重型燃氣輪機主要應用於發電領域,在艦艇上使用必須經過船用化的改造。
(本文分享至網路)
請至瞭解更多:http://milview.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389&extra=page%3D1
留言列表